《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如何编写?
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一般从上到下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4个层次,也有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合并为1个层次,总体为3个层次。
#编写原则 #
满足和充分体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特点,从管理体系的整√体出发,层次分明,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上下层次文件要相互衔接,质量手册要求原则,程序文件规定具体,作业指导书技术性、实际操作性强。
1、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阐明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全面地规定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是指导实验室全部检验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的结构编排应尽可能与认可和认证的准则要素排序保持一致,编排如下:
封面,包括文ξ 件名、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受控编号等;批准页,最高管理者签发颁布手册的通告№和和实施日期;修订页,包括序号、修订章节号、修订内容、批准人、批准日期;公正◇性声明;目录;前言或机构概述;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质量手册》管理,对手册的编写、修改、审定批准、发放、保管、修订再版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要素的描写。
在手册中对组成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章进行编写,每一章节内容包括:
目的范围;负责和执行部门;达到要素要求原则性、概述性的描述;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支持ㄨ性文件。
“组织(管理)”章节应按照准则的要求,明确组织结构即领导层、管理部门、一线部门的职〇能及相互关系;确定对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所需的岗位,并规定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及任职条件或●资质要求。
手册附件包括组织机构图、执行各要素岗位职能分配表、实验室平面↙图、在职〒人员一览表(学历、职称、职务、本职工作时间、在职工作岗位)、主要仪器设备一ξ 览表(型号、编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仪器责任人)、检︼测能力表、仪器检定周期表、程序文件目◆录等。
2、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质量活动由谁来做,做什么,何时何︼地做。它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的内容要求与质量手册的规定一致,对检测工作》中的每个质量活动环节做出具体、可行Ψ 的规定。
每个程序的内容包括:目的,职责,工作程序,相关记录和支持性文件。例如内部审核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日▃常的实际活动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评审准则的要求。该程序对如何进行内审╱工作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指定内审组长或兼任组长,批准内审计划和内审报告;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审计划,明确现场评审的方式和审核范围、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提交最『终的内审报告;内审员要负责编制内Ψ审检查表并实施内审,在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要填写不符合项通知书,还要对审︽核发现的问题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在审核过程中,被审核部门应积极配〓合,并对提出的不符合项按照整改要求进行整改。
3、作业指导书
包括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流程,为快速、高效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流◣程框架,实现软件测试◣的规范化、流程化及标准化。
检测方法一般↑编写内容有: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制方法的目ω的和编写依据;适用范围,规定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样品类型、检测参数)和【限制范围;检测方法原理→或方法摘要;检测设备、试剂及环境条件;检测分析、样品前处理步骤、质量卐控制要求;结果计算(含质※控数据);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必要时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始记录格▼式。
4、记录
实验室在用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所有的记录应统一设计,简明,规范,便于归档和⌒查阅。
1、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用于记载检测过程中与产生数据相关的信息,记录ω 格式设计应确保真实、客观、包含足够∑ 的信息量、便于记录、易于复(再)现到原检测工作。
2、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程序文件的对应记录,用于记载质量⊙活动管理的重要过程。应做到便于管理,易于操作,信息完整可实现跟踪检验。例如:内审过程记录】包括:计划表、内①审通知书、现场检查表、发现不符合项汇总报告、内审报告、跟踪验收整改♀记录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并致歉!)